求描写紫砂壶的诗词或者关于茶壶的也行,急急急~( 二 )


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 。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 。
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
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 。
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
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 。
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 。
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 。
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 。
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 。
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 。
陈鸿寿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制作技术虽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对后世影响很大 。
杨彭年首创捏嘴新工艺,他不用模子,信手捏来,随意而成,颇具天趣 。
乾隆以后,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颓势,紫砂壶的制作也愈来愈不景气 。
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 。
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
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 。
其余如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徐秀棠、李昌鸿、沈蘧华、顾绍培、汪寅仙、吕尧臣、徐汉棠、蒋蓉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
[编辑本段]紫砂壶原料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
描述壶和珠子的诗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 。
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
”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 。
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 。
露:显示 。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 。
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 。
红:红花 。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 。
将息:养护,调养 。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 暖日晴风初破冻 。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 。
梅腮:指梅花 。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