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描写紫砂壶的诗词或者关于茶壶的也行,急急急~( 六 )


”时大彬壶上铭款甚为讲究,为端丽的楷书,用竹刀刻成,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说其“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并称其为“大家” 。
“大彬”款紫砂壶传世品很多,近年又屡有出土,如江都县丁沟镇明代曹姓墓中出土的朱砂六方壶,无锡明代翰林学士华师伊墓出土的三足圆壶等 。
【李仲芳】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李茂林之子,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 。
《阳羡名陶录》记其作品由古朴渐趋精巧,清初人认为他的“小圆壶形制精绝,又在大彬之右”(阮葵生《茶余客话》),《阳羡茗壶赋》作者吴梅鼎评价李仲芳壶有“仲芳骨胜而秀出刀镌” 。
《阳羡茗壶系》中说:世所传大彬壶,也有仲芳作,大彬见而赏之并自署款的 。
所以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
【徐友泉】名士衡,江苏宜兴人,一说为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 。
他原非宜兴制陶世家子弟,但因有造型艺术天赋,为时大彬赏识,纳为弟子 。
徐友泉善制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等多种器形,所配泥料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多种色调,文献评价他的作品“种种变异,妙出心裁” 。
清人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写道:“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而从心,技而进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把徐友泉称作穷变化、集大成的一代宗匠,可谓备极推许 。
其子继承父业制陶,时人并称“大徐”“小徐” 。
【欧正春】名子明,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制瓷名家,时大彬弟子,“宜钧”的创始者 。
他以白泥或紫泥作胎,仿宋钧窑瓷器造型及其乳浊釉,器型有盆、奁、架、瓶、盂、尊、炉等,釉色以天青、天蓝、芸豆红等居多,亦见葡萄紫、灰蓝色等珍贵品种,世称“欧窑”,制品称“宜钧” 。
《阳羡名陶录》评介欧正春作品“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制陶艺术归为“雅流” 。
【邵文金】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 。
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记其仿制时大彬所作汉方式样的砂壶,技艺独绝 。
【邵文银】又名亨裕,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只录其名 。
【蒋伯】名时英,原名伯敷,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时大彬弟子 。
吴骞《阳羡名陶录》评其人“因附高流,讳言本业”,又评所作陶器“坚致不俗”...
什么是紫砂壶? A~~茶,最早作为一种草药使用,以后发展成食用饮料 。
我们从煎药用砂锅,炖肉用砂锅可知砂壶砌茶为上乘之物 。
除此之外紫砂壶还可列出下述优点:1.紫砂壶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具有较强的吸咐力,用紫砂壶砂壶沏茶,不失茶的原色、香、味,使茶味越发醇郁芳沁 。
2.用紫砂壶沏茶不易霉馊变质 。
沏红茶五日之后,茶水依然鲜红不变质而瓷器或其它器皿沏茶则当日变“馊”使茶色呈褐色,且茶汤表面有一层“锈” 。
3.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 。
使用较长时间后,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香 。
4.紫砂壶冷热急变性好,保温性强 。
寒冬腊月,沸水注入,仍不会因温度急变而胀裂,放在温火上炖烧,也无需担心开裂;冬天沏茶,三、四十分钟茶水仍温和 。
5.紫砂壶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鉴照人,气韵温雅 。
B~~~~~~~~~紫砂壶泡茶的优点明代中期以后,兴起用茶壶泡茶 。
以茶壶泡茶是对饮茶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
首先,用壶泡茶比盏更宜于保暖;其次,用壶泡茶有利于防止尘埃落入茶汤;其三,茶壶的密闭性更优于茶盏,可以保持茶香而不使涣散 。
因此,用茶壶泡茶很快得到推广,并成为风尚 。
而随着茶壶泡茶的推广,宜兴紫砂壶一跃成为饮茶的主要用具,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 。
”为什么独取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hé何,什么)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 。
”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 。
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
”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