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七绝诗。

1、《已酉端午》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
译文: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
关于端午节的七绝诗。

2、《同州端午》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
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 。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3、《端午日》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
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
4、《和端午》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5、《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
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

描写端午节划龙舟的诗词 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
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简称《减兰》 。
《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 入“仙吕调” 。
双调四十四字,即就《木兰 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 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转两平韵 。
赏析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 史价值 。
龙舟竞渡,即赛龙船 。
相传伟大 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 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 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 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 。
这一活动,后来成 为民间的一种风俗 。
当地居民准备轻便快 船,选拔优秀船员,到节日,在附近江河 举行竞赛活动 。
男女老幼,官员百姓,纷 纷集聚赛区观赏助兴 。
南朝宗懔的《荆楚 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 。
宋耐得 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 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 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 观 。
”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 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 渡的热烈气氛 。
这种万众欢腾的场面吸引 了历代的诗词作者 。
黄裳很喜欢写自然景 色,赛龙舟的场面也吸引了他,他的这首 《竞渡》,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 况 。
上片写竞渡 。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 渚” 。
竞赛开始了 。
一群红旗高举的龙舟,从柳阴深处的小洲边飞驶而出 。
“飞出”二 字用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 竞发的实况,赛船上迎风招展的红旗,耀 眼夺目,首先映入眼帘 。
由于沙洲上浓密 的柳荫遮蔽视线,赛船就象从柳荫中飞驶 而出 。
“渚”,水中间的小洲 。
点出杨柳 渚,既是以景色相衬托,也为了表明节 候 。
作者这里用“飞出”来形容那急划而来 的赛船,真实地反映了参观者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