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个城市情感的诗词( 二 )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 。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
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 。
悠悠长江水,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 。
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
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
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
俩人不在一个城市伤感句子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 。
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 。
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
这首诗是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的无奈辛酸 。
二、《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
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 。
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 。
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 。
设想很别致,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友谊,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
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 。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 。
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
三、《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这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 。
象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 。
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
四、《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本篇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
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
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 。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