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资料诗词( 五 )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
”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
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
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
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
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
古诗”赋端午“的诗意原诗: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枝 。
竞渡龙舟旗猎猎,闲观童叟岸依依 。
翻译: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上了香喷喷的粽子;每家每户的屋檐下的门框上都插上了艾草 。
看龙舟比赛的龙舟船划得多么快啊,好像都能听见船上插着的旗子哗啦啦地响呢参考资料赋端午解释.赋端午解释[引用时间2018-1-16]
描写“端午节划龙舟”的诗词有哪些?1.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
《午日观竞渡》 边贡 2.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 。
《竞渡曲》刘禹锡3.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4.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苏轼《浣溪沙·端午》5.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
张耒《和端午》6.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1.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
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
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
赏析:《午日观竞渡》是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
2. 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佳人相见一千年 。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 。
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