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诗词( 三 )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 , 三曹、七子并世而出 。
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 , 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 , 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 , 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 。
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 , 曹丕柏梁体《燕歌行》 , 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 。
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 , 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 , 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 , 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
“建安风骨” , 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 , 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 , 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 。
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 , 司马氏掌权 , 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 , 隐逸山林 , 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 , 称“竹林七贤”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 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 诗中充满孤独苦闷 , 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 , 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 。
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 , 追求自然 , 高蹈独立 。
总体来说 , 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 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
诗词鉴赏中的思想情感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在考场上 , 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 , 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 , 也是鉴赏的基础 。
方法有以下三点:(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在诗歌阅读中 , 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 , 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等 。
如杜牧《山行》 , 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见之景 , 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
2007年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是王维的《新晴野望》 , 标题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 , 作者放眼远望村野之景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从题目中得知 , 这是一首抒离愁别恨的送别诗 , 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咏物抒怀诗 ,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 。
晚来天欲雪 , 能饮一杯无?”标题的一个“问”和正文相互照应 , 更是意趣横生 , 亲切自然 。
读诗时 , 一定要细品标题 , 把诗歌标题中隐含的信息了然于胸 , 切不可绕道而行 , 舍近求远 。
诗眼是一首诗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 , 抓住了诗眼 , 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趋向 , 抓住了诗歌的主题 。
诗眼可以在诗歌标题中 ,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 一个“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夜晚一场春雨的喜悦之情;诗眼可以在诗的正文的某句中 , 如杜甫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诗中“眼难苦恨繁霜鬓”一句 , 把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浓缩在一个“恨”字中 , 家国之恨让人感到无尽的沉重与辛酸!宋之问《渡汉江》中有名句“近乡情更怯 , 不敢问来人” , “怯”字真切表达了作者由贬所还归家乡 , 既渴望了解家中近况 , 又害怕听到家中近况的矛盾心情 。
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 , 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 , 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 , 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 , 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 , 切不可轻易放过 。
(二)学会知人论世中华诗歌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明确提出“诗言志”的主张 , 并且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 在心为志 , 发言为诗” 。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 , 是诗人所处的时代 , 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沉浮的直接反映 , 因此 , 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 有助于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 , 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 , 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 , 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