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初中背诵诗词鉴赏( 二 )


首先是找出意象 。
所谓意象 , 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 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且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 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 。
所以教学唐诗宋词时想要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 一定要先让学生抓住这些意象来理解诗歌 。
其次是组合画面 , 想景悟情 。
找出的意象经过读者的想象可以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感受到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 。
如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 , 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 , 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 。
还寝梦佳期 。
”诗选取的主要意象是月、海、烛 。
那么我们可以抓住这几个意象来展开想象 , 组合画面: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 , 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 。
多情的人 , 埋怨漫漫长夜 , 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
屋里光照耀眼 , 于是将烛火熄灭 , 披衣步出门庭 , 月明夜深 。
露水湿衣 , 寒意袭人 , 此刻 , 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 。
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 , 还是回去再睡吧 , 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
从诗歌联想到的几个画面中 ,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远在天涯 , 在漫长月夜竞彻夜难眠的真切的相思之情 。
4.依托载体 , 优化教学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含蓄、意境和美感 , 是一种主观感受的过程 。
这一特点给诗歌鉴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优美意蕴 , 让书面文字的感知转化为有效的消化和吸收 , 真正让学生在情感上靠近诗人、在感知上体会诗意 , 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 。
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可以充分地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 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诗歌的意境 , 有效地...
如何做好语文诗歌鉴赏和阅读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 , 纵观全文 , 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 , 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 , 归纳每段意思 , 归纳中心思想 。
往往行之有效 。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 , 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 , 在进入题目之前 , 必须读两遍文章 。
第一遍速读 , 作快速浏览 , 摄取各段大概意思 , 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 , 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 , 仔细阅读每句话 , 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 , 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 , 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 , 尤其注意段首、段尾 , 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 , 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 , 结构层次 。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 , 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 , 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 , 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 , 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 , 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
牢记:欲速则不达 。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 , 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
第二步 , 认真审题 , 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 , 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 , 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 , 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 , 把握题目要求 , 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 ,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 , 一是文章作者的话 , 一是命题者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