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孩子的古诗词

关于形容孩子的古诗词

求一首描写孩子的古诗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樾⑶ 。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
⑵ 振:振荡 。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
⑷ 欲:想要 。
⑸ 捕:捉 。
⑹ 鸣:叫 。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
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 。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
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
【题解】 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
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
描写儿童的诗句 古代儿童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樾⑶ 。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描写生孩子的古诗词有哪些?《诗经·小雅·蓼莪》蓼者莪,匪莪伊蒿 。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小雅·蓼莪》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