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孩子的古诗词( 三 )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
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 。
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 。
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 。
「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
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 。
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 。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 。
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
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
2. 搓:○粤[磋],;○汉[cuō] 。
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
3. 絮:柳絮 。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
5. 消得:消耗,耗费 。
6. 带将:...
描写儿童的诗句大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 杜牧《清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 贾岛《寻隐者不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 胡令能《小儿垂钓》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 胡令能《小儿垂钓》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 杨万里《舟过安仁》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 吕岩《牧童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 韩愈《听颖师弹琴》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
—— 元好问《京都元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 苏轼《守岁》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
——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 黄庭坚《牧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 吕岩《牧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 袁枚《所见》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 高鼎《村居》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 叶绍翁《夜书所见》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 雷震《村晚》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 杜甫《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 杜甫《赠卫八处士》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
—— 苏轼《花影》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
——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 李忱《吊白居易》
形容小孩的诗词展开全部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