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高诗词写作讲义( 二 )


14、《玉楼春》【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15、《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16、《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
17、《玉楼春》【宋】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
18、《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19、《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20、《绝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21、《游园不...
现代人,模仿唐宋时代的诗词进行创作,有意义吗?六楼回答很中肯 。
建议采纳他的答案,因为我是学古汉语的,所以我写的太多,很拉杂,但是憋不住的心里话 。
唐诗宋词想写好可不光是意境内容什么的,很多现代人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功底 。
诚如六楼朋友所说,现代人很少有人潜心去学习古诗词的知识了 。
如楼主您的题目,我们讨论的是模仿唐诗宋词创作有没有意义,请回答问题的诸位朋友不要跑题 。
创作是建立在功底之上的灵感迸发,没有功底,哪来创作源泉呢?我们只看到李白陆游的成就,洋洋洒洒的诗文流芳百世,可是又有谁知道他们背后读了多少书,研究了多少格律,积淀了多少文化底蕴呢?唐诗宋词只是一个代称,因为在唐宋时期成就最高,才被冠以“唐宋”的名头 。
后人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模仿 。
诗词是一种艺术,这是公认的 。
艺术具有内容唯一性,审美共同性和新颖性 。
只有创造,不存在模仿,模仿的不叫艺术,叫艺术品 。
注意,艺术和艺术品是两个绝对不同等的概念 。
回到话题,所谓意义,以价值观为标尺 。
大家的回答不约而同指向一个问题:时代 。
没错,时代不同,相应的价值取舍也会有所不同 。
艺术的根本目的是审美,所以艺术形式都只是我们审美过程中的方式而已,无论方式如何,达到最终审美的目标即可 。
诗词归根到底也都是为了达到文学审美这一目标的方式,如果单一模仿,我刚才说过,没有任何意义 。
形式本身没有错误,错在驾驭形式的人 。
如果当今也真能出现一位功底深厚如李杜的诗词人,我想,他的作品也一样能引起当代人的共鸣,因为毕竟,人们追求美的初衷是没有变的 。
然而这还涉及到一个受众审美能力的问题,简单讲,就是美的东西,受众能不能接受?多少人能接受?接受多少程度?这个时代不得不承认,很浮躁,人们为了生存,没时间去吸收真正的艺术营养来创造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诸位难道不觉得,现在的很多歌曲,无论曲调和歌词,都能放在一起变成一首歌吗?然而依然有很多人为此津津乐道,大力追捧 。
为什么?归根结底还是受众审美水平与施众创作水平的矛盾 。
创作水平不高,人们欣赏不到高水平的诗词,反过来,人们欣赏不到高水平诗词,就不追求高水平诗词,没有市场,也就没人去研究和创作了 。
这是个恶性循环 。
而且,在当今这个营养文化缺失的时代,人们选择文化快餐也是迫不得已,毕竟不能“饿”死人,聊胜于无了 。
河床有高有低,河面总要水平 。
最后从感情上讲,诗词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本身没有好与坏之分,或许它不一定有多好,但是,祖先毕竟用它创造了辉煌,如果让这一辉煌的载体在我们这一代或者这几代人手里失传,我想,对于先人是种遗憾,对于后人,恐怕要成罪过了 。
这是个只有利益判断,没有价值追求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人——不是说冠冕堂皇,是实话——是不是应该或多或少有点时代的责任感呢?哪怕一点点?发句题外的牢骚:我们这些古汉语的博士生导师里,不用往全面说,单说律诗一个门类,又有几位敢拍胸脯子说:我把律诗的格律知识学透的?由此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