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漂族现状:语言不通,社会隔阂,融入新生活难( 六 )


伍海霞说 , 目前国家已有一些相应举措 , 如为解决异地医保报销问题 , 规定了异地就医以就医地的医保目录为准 , 将在一定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目录内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费用纳入报销 , 并以参保地的政策为准 , 包括报销的起付线、报销比例、最高限额等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2021年9月15日国家医保局颁布了《关于开展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 , 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个群众需求大、各地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纳入试点范围 。
伍海霞认为 , 基于此 , 未来需加快省份间医保报销网络体系建设 , 明晰省份间医保报销制度 , 实现异地就医费用异地结算 , 在社区层面提高社区包容性 , 为流动老年人做好异地医疗费用报销、养老保障跨区域联网互通提供支持 , 争取将异地生活的老人纳入生活地社区的医疗、照料和文娱等服务体系 , 在医疗、养老服务等给予同当地户籍老人同等的服务和权益 , 为“老漂族”解决后顾之忧 。
据新华社报道 , 针对老年人权益保障 , 政府近年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都出台了不少实施办法 。相关条款从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卫生保健、商业服务等方面 , 细化了不同年龄阶段老人可享受的优待事项 , 政策很好 , 但存在实际落地情况不好 , 有些政策成了“空头支票” 。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老漂族’想要享受本地优质的公共服务 , 需要一定成本作支撑 , 毕竟每个地方都不愿意担负额外的成本 。”董磊明说 , 对来城市照顾孩子的老人 , 应该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 , 因为他们来城市的社会性意义就是解放在城市生活工作的子女 , 释放他们的劳动力 , 以便他们能更好投入到城市生产建设中 , 实际上这也是这些老人在间接地为当地发展作贡献 。
董磊明说 , 中国的代际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 年轻人能轻装上阵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的到来、支持 , 因为父母把年轻人养育下一代的担子接了过去 , 老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十分辛劳 , 还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
对于一些老人因医保手续“迁也迁不过来”“续也续不上” , 日常就医、买药都成为麻烦的问题 , 陆杰华分析:“之前我国医保的统筹是按照地市来 , 现在基本达到了省级统筹 , 但医保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 。一方面可能存在技术层面的问题 , 另一方面不同省份的医保水平不同 , 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 城乡差距更大 , 这是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源所在 。”
“靠一个市一个省的力量难以突破 , 如果流动人口相对较多的省份能逐渐与其他省份联手 , 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问题 。如果能达到全国统筹 , 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 但也要考虑体制、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 。”陆杰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