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反思怎么写?

传统的课程中 , 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 只有教师讲学生听 , 没有学生的天地 , 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 这种一个在上 , 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 。让学生走进课堂 , 成为课堂主人 , 在活动中体验 , 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 , 生生互动 , 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 。在教学过程中 , 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 。使学生在观察 , 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 , 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 ,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 指导其行为 , 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 , 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 , 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在开学初的第一节思品上进行了班委干部改选 。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 , 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 , 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 , 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 , 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 , 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 。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 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 , 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 。本册教学的主题是“家乡” , 在上课之前我事先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我们渠县的文化、风土人情 , 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 , 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通过查资料、问父母、问同学等途径认识了解我们的家乡——渠县 。在课堂上同学们能滔滔不绝的讲解宕渠文化、渠县黄花 , 有的同学还讲到汉阙遗址 。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 , 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 , 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 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 ,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 , 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 , 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 , 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 , 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 , 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 , 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 , 我将不断学习 , 加强理论修养 ,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 , 学会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