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诗词( 三 )


为什么客家围屋都是圆的1、坚固性 。
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 。
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中 。
如此坚固的民居,与精心选择屋址,科学的设计,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开 。
现仅从土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说明 。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 。
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 。
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 。
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 。
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 。
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 。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
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
2、安全性 。
历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山区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他们建造的土楼、围屋,皆防范严密,甚为安全 。
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楼,一、二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或只开设枪眼似的细长石窗,三楼四楼和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了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 。
土楼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板厚约10厘米 。
有的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土匪攻门,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 。
有的土楼大门还安装了防火水柜、水槽,若来犯之敌放火烧门,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 。
土楼本来已坚固异常,但为防万一,有的土楼还夯筑了夹墙 。
万一外墙被炮火轰开,土楼仍有夹墙支撑,安然无恙 。
土楼内有各种齐全的生活设施:设于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围困时的水源,楼内有砻、碓等加工粮食的设备 。
这一切都使匪敌久攻不下 。
至于那些四角建有高耸碉楼的“四点金”,更是领盗匪望而却步 。
3、封闭性 。
客家民居,不论土楼还是围屋,五凤楼,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 。
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 。
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 。
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 。
4、合族聚居性 。
客家土楼,围屋,五凤楼等,一般都规模庞大 。
永定“承启楼”有300多个房间,面积5376平方米 。
“遗经楼”有五层楼,面积10336平方米,光是厅堂便有51个 。
难怪日本一位建筑学教授看了永定土楼后写道:“这动人的客家土楼,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 。
如此庞大的民居,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特点 。
“承启楼”最多时曾住80户,600多人 。
家乡罗氏围龙屋,有300多个房间,为罗氏50户人家,350人所共居 。
住户虽多,但由于房间、厅堂、天井也多,能以厅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间组成一个个生活小单元,又令住户各各得其所,显得幽雅,舒适 。
值得一提的是土楼、围屋的“心脏”——祖宗祠堂 。
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 。
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 。
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 。
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 。
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 。
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
龙南客家围屋的介绍 龙南县有包括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燕翼围在内的376座围屋,占赣南现存客家围屋的70%以上,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之最 。
2007年10月,龙南县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荣誉称号 。
2013年龙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围屋之乡”称号 。
龙南客家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之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不仅被建筑学家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及众多的游客为之陶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