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四 )


思想的眼泪在旅途流尽 , 看一叶孤帆在天边徜徉 。
风烟迷离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
[题解]: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 , 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 , 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 , 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
这是一首抒情诗 。
根据诗的内容看 , 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
当时正是秋季 , 天却相当寒冷 。
睹物伤情 , 不免想到故乡 , 引起了思乡之泪 。
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 , 既为隐士 , 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 , 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
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
“木落雁南度 , 北风江上寒” , 这两句是写景 。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 , 点明季节 。
木叶渐脱 , 北雁南飞 , 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
但是单说秋 , 还不能表现出“寒” , 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 , 自然使人觉得寒冷 , 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
落木萧萧 , 鸿雁南翔 , 北风呼啸 , 天气寒冷 , 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
处身于这种环境中 , 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 , 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 , 是有一定道理的 。
何况远离故土 , 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 , 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 。
作者面对眼前景物 , 思乡之情 , 不免油然而生 。
“襄水” , 亦即“襄河” 。
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 , 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 。
“遥隔”两字 , 不仅表明了远 , 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 , 不能归去 。
这个“隔”字 , 已透露出思乡之情 。
作者家住襄阳 , 古属楚国 , 故诗中称“楚云端” , 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 , 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 , 可望而不可即 , 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 。
“我家襄水曲 , 遥隔楚云端” , 看来句意...
8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必备古诗文八年级上册展开全部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 , 武陵人 , 捕鱼为业 , 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 , 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 欲穷其林 。
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著 ,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 , 乃大惊 , 问所从来 , 具答之 , 便要还家 , 设洒杀鸡作食 , 村中闻有此人 , 咸来问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率妻子邑人 , 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 ,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皆叹惋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洒食 。
停数日辞去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 , 得其船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
及郡下 , 诣太守说此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寻向所志 ,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 , 高士也 , 闻之 , 欣然规往 , 未果 , 寻病终 。
后遂无问津者 。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 , 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 。
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 , 忘了路程的远近 。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 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 , 在几百步的范围内 , 中间没有别的树木 。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 , 落花纷纷 。
渔人非常诧异 。
再往前走 , 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
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 , 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 , 山上有个小洞口 , 里面仿佛有些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