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韵 诗词( 五 )


毕竟诗韵的内容太多,我们根本记不住,所以,打印出来放手边,或者是购买一本书籍,还是最佳选择 。
什么是古风诗词 古风,指古体诗 。
诗体别称,即古体诗 。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 。
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 。
例如李白作有《古风》五十九首 。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 。
古代诗歌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
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
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 。
杂言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
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 。
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
这是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什么理论根据的 。
而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
详细解释和示例,可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
古今中外的优美诗词 这里是几个关于春天的优美的诗句范仲淹:真珠帘卷玉楼空 天淡银河垂地 张先: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晏几道: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欧阳修:泪眼看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黄庭坚: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
记前时、送春归后 。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春天,和风送暖,万物生机勃勃,处处是青山绿水,处处是鸟语花香 。
这一切美景令人陶醉,令人痴迷,令人彷徨,也令人忧伤……春季,这个美丽的、充满希望的季节,历来都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所咏叹的绝好对象 。
而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乃是当今诗词的两座高峰,其咏春的诗词则是同类作品当中的精品之作、经典之作了 。
它们内容丰富,手法高明,意境优美,风格各异,或清新飘逸,或缠绵宛转,或沉郁激愤,或雄浑豪放……如果你置身于融融春之中,能不时的吟唱那么几首或几句切时切境的、意味无穷的诗词,再去赏春景,品春意,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其妙岂可言传!G 在唐诗宋词众多的咏春作品当中,如按其思想感情来划分的话,有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如宋朝的范成大在《蝶恋花》中所写的“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
”这两句写的是春江两岸和风送暖,芳草连绵,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河中则是春水荡漾,喜春的鹅儿在尽情的戏水歌唱 。
画舫顺着蜿蜒的江流缓缓行驶,虎丘上的寺塔就在近前 。
这两句妙的是在于动景与静景结合,春声与春色相映衬,把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都寄托于景物之中了;而辛弃疾在《鹧鸪天》里所写的,却是直抒胸臆了,他这么写“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 。
”初春之时,他满心欢喜,换上草鞋,带着竹杖,悠哉悠哉的到野外去踏春,野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词人已陶醉于美景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