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词特点( 六 )


书香门第的陶冶使其身上的艺术特色浓厚,艺术气息深厚 。
他在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
成为后人赞颂的典范,诗词也为后代所模仿 。
他的词对豪放派诗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苏轼的词仍在影响着后人 。
前言:苏轼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并称三苏,其中尤以苏轼的造诣最高 。
苏轼的词豪放、自然,深的读者的心,引起当时很多人的共鸣,并被后世所传颂 。
1.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
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时年仅二十一岁,深得欧阳修赏识 。
苏轼与其他诗人一样热衷与政治,苏轼主张“洗荡振刷而卓然有所立 。
”,力主兴革 。
熙宁初,王安石变法 。
因为政治的不同见解,因为文人墨客的心高气傲,苏轼反对新法,故离京赴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官 。
元丰二年七月,因一些新党分子诬陷他的诗句讽刺新法,被捕入狱,险些丧命,此即“乌台诗案” 。
出狱后,被贬黄州 。
期间开辟荒地,自号东坡居士,写出了很多伟大的作品 。
此后因不同意司马光“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全盘否定新法的做法,遭旧党排挤 。
昭圣元年,新党再执政,又被远贬惠州,儋州 。
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赦还 。
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月,卒于常州 。
苏轼思想比较复杂 。
政治上以儒家为主体,对人生的态度上又以佛老为指导 。
既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又有超旷出世的胸怀 。
这种思想决定了他处顺境不流于逸乐,处困境也不陷于颓废 。
他的一生虽然在政治上失败,却也造就了一代的文学巨匠 。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作家 。
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
他的文章和父,弟称三苏,入唐宋八大家 。
他的书法入宋四家 。
他的词独辟蹊径,高出人表 。
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从内容和形式上解除了词的各种束缚,使词成为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文学形式 。
《四库全书》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亲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白居易;至苏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 。
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
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
”苏轼不论是对诗词亦是散文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
2.苏轼,豪放派的代表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情境相容,苏轼的词在意境上的造诣颇高,苏轼的词也如此追求优美而深邃的意境 。
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是苏词浪漫主义的基调 。
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开章之句,是作者凭高远望,所见所感 。
浩荡的长江,波涛滚滚,日夜奔流,无止无休,不禁使人想起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象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
这里所勾画的艺术形象是飞动的、雄浑的;气势是奔放的、豪迈的 。
写人更是生动传神,画龙点睛,采用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夸张与写实并用的手法,将人物典型化,理想化,此处把江山人物合写,不仅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而且抒写了作者雄奇伟大的胸怀,给人与强烈的震撼 。
苏轼成为豪放派典型的代笔人物,并留下多部作品供后人瞻仰,在苏轼的笔下万物可成词,百事可入诗 。
在前期的豪放作品中,苏轼的激情澎湃深受当时文人的欣赏,后期的作品则倾向自然清新,别有一番风味 。
从苏轼的诗词中不难看出其对政治的远见及报复,杀敌报国的豪情,他与李清照的婉约截然不同,他的诗词吸收了更多的阳刚之美,但不失朴实自然之美,大有陶潜、李白之风,给人的感觉清新且舒适 。
3.政治失意促使苏轼的诗词更上一层楼文人墨客多是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例外,他对政治的不同见解遭到了当权者得反对,并受到压制,政途的不顺自然不必说,他曾在多个地方做官,但时间都不久,可以说他将他的抑郁不得志都发表在他的诗词中 。
最沮丧的时期,东坡写出了最好的作品,他的诗词达到了成熟时期 。
愤怒过去了,尖酸也暂时过去,留下满心安详与去意 。
古往今来,才华与所受的磨难都是成正比的,似乎愈是才高八斗,壮志满怀,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其生平就愈是坎坷得让人心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