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不羁 的诗词( 三 )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 。
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
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 。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
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 。
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 。
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 。
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
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 。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 。
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 。
”(《说诗晬语》上)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 。
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 。
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 。
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 。
最能体现他豪放的诗句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苏轼最豪放不羁的词句有哪些《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词中抒写了作者出猎的豪兴和报国的热情,充满豪迈奋发之气,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慨 。
上片开篇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
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场面,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
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显出其“狂”劲和豪兴 。
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
“酒酣胸胆尚开张”,苏轼为豪放不羁,在此加上“酒酣”,就显得更加豪情洋溢了 。
这类词还有《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江汉西来)等 。
...
与“不羁”有关的词语有哪些?【出处】 。
” 4:“耽字彦道; 【释义】 。
” 3、不可拘束的才能1,欲为傲达,放肆声色.不羁之才 [ bù jī zhī cái ] 【释义】:羁:马笼头,比喻约束 。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拘束 。
形容洒脱豪放,引伸为束缚.放荡不羁 [ fàng dàng bù jī ] 【释义】:羁:约束:《汉书·司马迁传》,为士类所称:马笼头;为文有奇气:“徽之卓荦不羁,颇过度,时人钦其才:“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洒脱,不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 。
” 2,不受拘束 。
【出处】:《清史稿·文艺传·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