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如何写?( 二 )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 , 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 。从而悟出道理 , 提高认识 。如《冷水和热水》一课 , 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度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 。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 , 用纸板盖住杯口 , 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到5分钟时;到8分钟时)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 。同学们只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 , 热水比冷水高一点 。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点 , 同学们说“那是不可能的 。”我说“那好吧 , 我们来试一试再说 。”同学们都非常好奇 , 认真地看和记录 , 结果正是冷水高一点 , 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 , 纷纷讨论为什么 ,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
学生热爱科学 , 对科学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 科学课的开设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的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那种僵死的教学方法 , 其结果只能是倒学生的胃口 , 抹杀学生求知欲望 。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认识科学 , 并鼓励他们去探索科学的诸多奥秘 。只有这样才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
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 , 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 ,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 , 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 ,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现代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什么 , 更要重视学生怎样学 ,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它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知识 , 而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真刀实枪”的“搞科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
教师是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指导者 , 主要任务是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 并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眼、动手动口 。在教学《弹性》这一课为例 , 我把实验材料、教学方法做了调整 , 把原来三种材料增加为五种(钢尺、橡筋、海绵、弹簧、注射器) 。教学时 , 各种材料同时呈现在学生面前 , 提出:怎么用这些材料做实验?然后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 。结果学生拉的拉、压的压、挤的挤、弯的弯……看似杂乱 , 但每个人都认真参与 , 开动脑筋 , 创造性地做着每个实验 。在学生做了大量弹性实验 , 积累了丰富经验后 , 教师问:“你用这些材料是怎样实验的?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由于学生作了充分的实验 , 所以发言十分热烈 。学生汇报时 , 教师把这些回答简要写在黑板上 , 继续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于是大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 , 概括出这些物体的共性 , 弹性概念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 。整个研讨过程中 , 教师只提了三个问题 , 放手让学生动手、讨论 , 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 , 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对事实材料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得出的 , 教学反思《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