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欣赏诗词
关于山水的古诗词的赏析展开全部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赏析如下: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 , 花团锦簇 , 春光无限 , 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 , 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 , 令人回味无穷 。
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 , 只要坚定信念 , 勇于开拓 , 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 。
赏析如下: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 , 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 , 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 , 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 , 过于冷清 , 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 ,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 , 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 , 一叶小舟 , 一个老渔翁 , 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 , 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 , 一尘不染 , 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 , 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
其实 , 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 , 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 , 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 , 远离尘世 。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 , 不过是一条小船 , 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 , 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 , 如此而已 。
可是 , 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 , 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 , 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 , 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
背景越广大 , 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
首先 , 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 , 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
没有“千”、“万”两字 , 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 , 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
其次 , 山上的鸟飞 , 路上的人踪 , 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 , 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
可是 , 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 , 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 , 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 , 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 , 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
因此 , 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 , 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 , 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 , 有了生气 , 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
也可以这样说 , 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 , 照一般理解 , 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 , 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 。
可是 , 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 。
这好像拍电影 , 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 , 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 。
写得越具体细致 , 就越显得概括夸张 。
而后面的两句 , 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 , 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 , 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 , 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
只有这样写 , 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 , 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 , 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
在这首诗里 , 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 , 山上是雪 , 路上也是雪 , 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 , 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佳作欣赏广播稿如何写?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懂得欣赏,造就更好的自己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清明节诗词策划书范文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