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欣赏诗词( 三 )


动中有静 , 静中有动 。
这就是诗情画意!诗意在一动一静中慢慢显示出来 , 仿佛听得见马队的声音从山麓那边慢慢传来 , 然后从眼前走过 。
《溪山行旅图》 , 好就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 , 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 。
面对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绘画 , 体味着画中令人心醉的意境 , 怎能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
打开《溪山行旅图》 , 一座大山矗立眼前 , 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 , 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 , 而这些题款 , 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
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 , 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 。
可见 , 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 。
随着金兵南下 , 北宋灭亡 , 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 , 其中也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 , 并能独辟蹊径 , 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 , 誉为“三家鼎峙 , 百代标程”。
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宋三家” , 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 , 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大师 , 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
宋元两代 , 大师级的画家都以范宽的绘画为典范 。
南宋初期的李唐 , 稍后的一些的马远、夏圭元代的倪云林、王蒙 , 都对范宽的画风大加赞赏 。
几乎所有著名的画家 , 说到范宽山水画神异的表现力时 , 都一致认为“范宽之画 , 远望不离座外” , 范宽的画 , 远远看去 ,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认为范宽“画山 , 皆写秦陇峻拔之势 。
大图阔幅 , 山势逼人 , 真古今绝笔也” 。
继续看画 , 就会发现第二枚御用方印 , 这枚 “御书之宝”的印鉴 , 是乾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 。
巍峨的山峰 , 葱茏的林木 , 突兀的巨石 , 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 , 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河源山水诗词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  麦花雪白菜花稀 。
sdfsaf sdfawef日长篱落无人过 ,  唯有蜻蜓蛱蝶飞 。
[今译] asdf asrfwer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 , 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 , 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
白天很长 , 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 , 中午也不回家 , 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菜粉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 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 有花有果 , 有色有形 。
诗的第三句 , 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 , 农民早出晚归 , 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 , 静中有动 , 显得更静<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注释:一阵新雨过后 , 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 , 夜幕降临 , 凉风习习 , 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 , 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 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 , 莲叶浮动 , 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
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 , 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 , 依然向往长留 。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 , 写秋晚山景 , 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
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
关于山水的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 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