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最有名的诗词( 三 )


3、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 左牵黄 , 右擎苍 , 锦帽貂裘 , 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 , 亲射虎 , 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 , 鬓微霜 , 又何妨!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 , 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 , 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 , 祭常山回 , 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 , 黄茅冈下出长围 。
弄风骄马跑空立 , 趁兔苍鹰掠地飞 。
回望白云生翠巘 , 归来红叶满征衣 。
圣明若用西凉簿 , 白羽犹能效一挥 。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 , 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
4、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赏析: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 , 并借景说理 , 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 如果主观片面 , 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
5、宋代: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解衣欲睡 , 月色入户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赏析: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 , 但是并不得意 。
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 , 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6、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赏析:以绝色美人喻西湖 , 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 , 而且新奇别致 , 情味隽永 。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 , 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 , 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 , 比起直接去描写 , 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 , 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
7、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题记:三月七日 , 沙湖道中遇雨 。
雨具先去 , 同行皆狼狈 , 余独不觉 , 已而遂晴 , 故作此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 ,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 , 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
全词即景生情 , 语言诙谐 。
8、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赏析:本词是伤春之作 。
苏轼长于豪放 。
亦最擅婉约 , 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
同时 , 景中又有情理 , 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 。
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
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 , 未必有什么寄托 。
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 。
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 , 恐屯田缘情绮靡 。
未必能过 。
”《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
9、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赏析: 诗人先在船中 , 后在楼头 , 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 , 写得有远有近 , 有动有静 , 有声有色 , 有景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