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 二 )


小说头绪多、容量大,在教学中既要兼顾分析小说的人物,又要重视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既要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又要能够有条理地展示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既要注意课堂的组织教学,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活力、趣味 。
“在烈日下”语段的分析,我让学生能够摸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总写——分写——细写 。总写什么?学生很快找出“六月十五的这一天,天发了狂”,“下了火”,是写天气,同时学生掌握了小说的记叙的要素,也了解作者是想制造一种酷日炎炎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分写什么?分写:街上的柳树——马路上的白光——便道上的尘土——整个老城 。在分写过程中,我指出作者的语言特点为什么?形象、生动?学生说主要是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细写什么?细写:狗、骡子、小贩,柏油路、拉车的 。总之,这一层通过侧面层层烘托,又从视觉、听觉等感觉方面来写,把烈日的“烈”写了出来,让学生感悟到天热的让人受不了 。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样炎热的天气还是在家的好 。我及时指出:那祥子可以像我们一样在家吗?学生肯定回说:不,不可以 。那么,为什么?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出去拉车 。
祥子走出家门后?作者又是怎样来写祥子?学生说是从感受来写的,于是我请学生们分别找出相关的语句 。然后加以分析、总结 。通过对在烈日下这一段的分析,我教给学生分析小说一种方法 。实际上,这一段的分析是我扶着学生朝前走的,是合作学习,接着,我想把分析课文的权利让给学生,那就是“放”,顺着老师的分析思路分析课文,自己去探究学习 。很多学生在探究学习中都能够抓住风——云——雨三者关系的变化来分析,能够理解作者把抽象的东西变的具体化是靠柳枝变化来描写的 。“一点凉风”“路旁的柳枝,的却微微地动了两下”“枝条都像长出”,“柳枝随着风狂舞”,学生也了解作者描写的风是从小到大的 。而作者描写的雨的顺序是是:雨星——雨点——雨道,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祥子怎么样?我引导学生能够在课文中找出四个不能“不能抬头,不能睁眼” 。于是,学生对祥子的悲惨遭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样学生对这篇小说掌理解就比较透彻,也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成了一堂很好的示范课,以上是我的一点教学体会 。我想在我以后教学生涯中,将会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反思


小说的教学要抓住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在烈日和暴雨下》是小说名篇,最突出的就是环境描写 。
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由于祥子所处的时代与学生们比较久远,即使让生了解了时代背景也真不能感同身受 。于是,对于故事情节的表述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归纳,教师的小结只是点到为止 。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则是结合情节和环境来分析 。因此,本文的教学的着眼点就放在赏析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上,给出学生赏析的方法,让生在小组间选择最想赏析的方法进行讨论,对于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再通过读的形式更深地感受,从而了解老舍的写作功底并能在赏析的基础上学会写景、写人 。不过,也不是纯粹不让学生感受人物遭遇,我觉得这是一体的,日写得越烈,雨写得越暴,人写的越细致,才能更让人感受到祥子的苦命与悲惨遭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