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词魏晋( 五 )


求助,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关于酒的诗词展开全部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曹植:《白马篇》、《洛神赋》、《七步诗》阮籍:《咏怀》(八十余首)相较著名的是三十八、三十九、三十二、之六、三十三、十七、之一、四十三、二十一、十九嵇康:《酒会诗》之二、《赠兄秀才入军》十五、《求胡行》其二左思:《咏史》八首都很有名刘琨:《扶风歌》、《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陶渊明:《读山海经》、《咏贫士》(其四)、《归园田居》(其四、其一、其三、其五)、《饮酒》(其八、其五、其九)、《移居》二首...
关于陶渊明的经历展开全部 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 。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
有《陶渊明集》 。
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
死后追赠大司马 。
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 。
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 。
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 。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 。
后陆续做过镇军 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
义熙元年(405)陶渊明 四十一岁,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 。
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 。
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 。
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 。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 。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
陶渊明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他对政治原就不感兴趣 。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
《杂诗》说: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可见出他的胸怀 。
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
《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 。
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 。
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 。
但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并 。
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 。
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能不有所消减 。
另一方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 。
所以最后 “爱丘山”的素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 。
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 军经曲阿》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
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 。
”任建威参军时所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又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 。
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 官说成“深愧平生志” 。
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 。
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
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
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自然”哲学 。
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 。
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 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 。
如《劝农》诗说:“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
”《时运》诗说: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