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二 )


2、结合实际 , 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 。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 , 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 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 , 是案例或范例 , 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 , 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 , 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 。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 ,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 , 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 , 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 。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 , 家长的综合评价等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 , 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 。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
四、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热爱生命
第二单元安全生活
4.乘电梯的安全5.“热闹”中的自我保护
6.公共场所如何避震7.公共场所失火怎么办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
8.预防近视9.不偏食不挑食10.爱护我们的牙齿
第四单元呵护心灵
第五单元美化生活
15.我爱清洁16.今天我做饭17.面条做法多18.我会洗餐具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在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后 , 在升入三年级以后开始使用《品德与社会》 , 对教材内容怀有一种新鲜感 。
二、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认识: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
三、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特点的认识:
最大特点:回归生活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 都力求通过儿童的视角 ,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 通过活生生的生活案例 ,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悟 。教材还具有综合性、主题呈现、活动设计、北京特色、资源分享等特点 。
四、本册教材的内容框架:
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 , 十一个课题 。第一单元是“幸福家庭伴我成长” , 有四个课题 。第一课是我的家庭 , 第二课是幸福的家庭 , 第三课是我成长的故事 , 第四课是我会做的事情 。第二单元是“可爱的学校” , 有三个课题 。第一课是熟悉的学校 , 第二课是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 第三课是学校周围探秘 。第三单元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 有四个课题 。第一课是在邮局工作的人 , 第二课时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三课时是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第四课时一次买报的体验 。本册教材的基本理念是:让道德教育存在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 , 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 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选取有意义的教育内容 , 引导儿童生活;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本册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本册教材通过使验和经验并初步运用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社儿童获得丰富的、连续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的社会生活的体会生活 , 使学生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和继续深入探究社会生活的基本方法和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