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如何写?( 四 )


2、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顺脉络
1、导语: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
3、指名读
4、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词语 。
5、看到了“废墟、瓦砾”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
6、儿子就埋在这样的废墟之下,如果说,你就是这位父亲,你会怎样想?
7、是呀,要把儿子救出来,那是这位父亲唯一的希望 。但是谈何容易呀!有何困难?
(生举例)
8、可小说的结局怎样呢?
9、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指名读——齐读) 你们觉得这对父子是什么样的?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形容 。(了不起的父子)
三、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父亲的伟大
1、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你从课文中的哪些信息中受到启发 。(生认真读课文,查找、批注)
2、主要从这几个句子入手:(指名读) (1)、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废墟走去 。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
3、重点学习第三句 (1)、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
他连续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有必要这样写吗?从这句话中你有感受到什么? (指名说——练读-配乐朗读)
(让学生感受到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顾一切的做法,读懂父亲的心 。)
4、同学们,书读到这儿,这位父亲的举动不能不令我们震撼,想想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这位父亲坚持在废墟下挖了将近40个小时 。课文中的哪句话在你的眼前跳动,请你找出来 。
5、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引读句子:
“当父亲看到废墟时,别人绝望了,他没有,因为,他想起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当父亲挖得双手流血时,他坚持着,因为他记住的还是那一句话??” “当他要累倒时,支撑着他继续挖下去的,仍然是那一句话:??”
“当奇迹出现,挖了三十八小时以后,听见了儿子的声音,他为自己的坚持而兴奋,他想到的还是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