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四 )


伊豆舞女读后感.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 , 一个一百年的约定 。难过了 , 不要告诉别人 , 因为别人不在乎 。★ 真话假话都要猜 , 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
一曲略带忧伤的青春颂歌 ——再评小说《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的成名作 , 也是他前期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
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大致是:“我”是一名东京高等学校的学生 , 为了排遣窒息的忧郁 , 在二十岁那年的秋天独自去伊豆旅行 。在途中 , 与一伙巡回卖艺的艺人邂逅相遇 , 她们是14岁的舞女薰子 , 薰子的哥哥荣吉、薰子的嫂子千代子 , 还有荣吉的岳母和百合子 。于是 , 在四天的旅程中“我们”结伴而行 , 渐渐地“我们”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和信任 。特别是“我”和14岁的舞女薰子之间产生了纯洁而朦胧的爱情 , 旅行结束了 , “我”站在返校的船头 , 望着荣吉和薰子的挥手道别 , 望着伊豆半岛在渐渐消失 , 产生了无限的惆怅和眷恋??
小说以“我”和巡回艺人的旅途交往为主线 , 以“我”对薰子的关注、好感、关心和朦胧的爱情以“我”在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结构全篇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舞女薰子这一清纯、善良、活泼可爱而又童心未泯的少女形象 , 生动地展示了一幅上个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广阔的风俗画卷 。
川端康成是日本20世纪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 也是为日本文学赢得国际声誉的伟大作家 。《伊豆的舞女》虽然是他前期的作品 , 但新感觉派的小说技法已在文章中初露端倪 。由于写实手法和新感觉手法的成功结合 , 使得这部小说的风格独具特色 , 简直可以说是一部诗意的小说 。其实 , 仔细品味 , 就会发现这部小说深层次的境界是伤感和哀怨的 , 有少男少女对懵懵懂懂爱情的向往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伤感;有“我”对舞女的深深同情和担忧;还有共同的坎坷命运形成的同病相怜和互相呵护等等 , 但总的来说 , 都是纯真的感情 , 美得像一泓清泉!就像一曲略带忧伤的青春颂歌 , 令人愈读愈觉得有味道!
首先 , 这部小说最具魅力的地方 , 是对舞女薰子形象的成功塑造 。你看 , 作者第一次对她的肖像描写:“那舞女看上去大约十七岁 。他头上盘着大得出奇的旧式发髻?鹅蛋脸显得非常小?就像历史小说上姑娘的画像 。”接着是少女的羞涩和情窦初开 , 请看在旅店里舞女给“我”端茶的情景:“舞女从楼下端来了茶 , 她坐在我面前 , 满脸通红 , 手在颤抖 , 茶碗正从茶托上歪下来?”还有少女的纯真可爱和童心未泯 , 请看舞女在浴场的这一段:“她雪白的身子 , 像一颗小桐树似的?当她发觉了我们 , 一阵高兴 , 就赤身裸体地跑到日光下来了 , 踮起脚尖 , 伸长了身子?”还有请“我”给她读故事书时的天真专注的神情:“我一开口读 , 她就凑过脸来 , 几乎碰到我的肩头?眼睛闪闪发光 , 不眨眼地一心盯住我的前额?这双黑眼珠的大眼睛闪着美丽的光辉?双眼皮的线条有说不出来的漂亮?她笑得像花一样?”还有这段舞女和“我”率真地对话:“你在东京家住哪儿??我也去过东京 , 赏花时节我去跳舞的 。那时还很小 , 什么也不记得了 。”我邀薰子去看电影 , 妈妈不让去 , 当我走出大门准备一个人去看电影时 , “舞女正抚摸着小狗的头 。他那种疏远冷淡的神情 , 使我对她难以开口讲话 。她连抬起头来看我一眼的气力好像都没有了 。”复杂的心理活动被描写得惟妙惟肖 。还有舞女送别的场景:“舷板摇晃得很厉害 , 舞女还是紧闭双唇向一边凝视着?离开很远之后 , 才看见舞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