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六 )


其次 , 新感觉派语言的成功运用 , 使小说的语言风格独具一格、极富诗意 。你看小说开头这一段:“道路变成曲曲折折 , 眼看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 , 正在这么想的时候 , 阵雨已经把丛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 , 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 。”故事还没有展开 , 小说一开始就直接写感觉、以感官印象先声夺人 。就这样 , 刚一开始 , 读者就被作者强迫着一下子走进了小说的意境 , 走进了那片白花花的雨的世界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的小说技法!
还有结尾那一段:“船舱的灯光熄灭了 。?我听任泪水向下流 。?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 , 滴滴答答地流出来 , 以后什么都没有了 , 只感觉甜蜜的愉快 。”与舞女离别的无限惆怅和回忆与舞女交往的许多美丽的往事的甜蜜 , 被作者用感觉上的印象含蓄而曲折地表现了出来 , 生动形象 ,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 。
再次 ,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方面 , 小说着重体现了自然与人物的统一 , 和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 。请看在“我”和艺人们结伴去下田的路上的那几段景物描写:“走出汤野 , 又进入了山区 。海上的朝日照耀着山腰 。我们眺望着朝日的方向??临近太阳的海面像春天一样笼罩
着一层薄雾??千代子悠闲地唱起歌来??成群的小鸟飞了来 。四周那么寂静 , 只听见停着小鸟的树枝上枯叶沙沙地响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当地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的背景中 , 在情景交融的诗一样的意境中 , 男女主人公的美好情感得到了升华和纯化 ,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最后 , 小说以写实的手法 , 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日本20世纪20年代广阔社会图景 。在这幅画卷里 , 读者可以看到巡回艺人生活的艰辛和劳累 , 虽然她们终年在四处奔波 , 通宵达旦地演出献艺 , 但却得不到温饱的生活 , 而且在人格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 处于被世人蔑视和戏弄的地位 。还有常年患中风症的老人如何为求医而常年到处搜集验方 , 使得搜集的药品广告堆积如山;还有善良朴实的银矿工人如何救助自己死去的伙伴们的老母亲和孩子等等 。这些 , 均使小说增加了写实的深度和历史的沧桑感 , 有着厚重的文学底蕴和经久不衰的魅力!
《伊豆的舞女》就像一曲美妙而略带伤感的青春颂歌 , 以积极健康的格调和几分无奈的凄美 , 唱出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和忧郁!也像一首意蕴深厚、回味悠长的抒情诗 , 以清新优美的语言风格、清纯可爱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演绎了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日本伊豆的风土人情 , 讲述了一次风雨人生路上的美丽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