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调查报告( 二 )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对待识的态度 。
表现一:消极、厌恶的态度 。问卷显示,讨厌识的约68% 。
表现二:积极、喜欢的态度 。问卷显示,愿意主动识的约21% 。
表现三:无所谓的态度 。问卷显示,为识而识的约11% 。
通过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识的兴趣比较浓厚,也愿意通过多种方式自主识,且形式多种多样 。二年级学生相对来说就比较被动,为了识而识,兴趣明显下降,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厌恶的情绪 。在一年级预习课文时,能积极主动的预习生,方法多样,识记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到了二年级由于识兴趣下降,识方法越来越单一,识能力也随之下降 。相对于一年级时,识量有所降低 。
表现为:
类型
识兴趣、方法
所占比率
自主识型 能自主运用多种方法 5%
天天雷同型 每天采用相同的方法 35%
照猫画虎型 仿照其他同学的完成36%
随意编造型 不查典,进行胡编乱造 。24%
由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中为完成作业而完成占得比率较大,基本已经处于被动的识状态 。
综上所是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创新意识是小学生的主要表现 。这些消极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二、消极心态之成因的分析
对消极心态的成因,在做了调查研究后,综合如下:
(一) 识教学方法的机械单一
在识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正确默写出生新词作为检测识效果的最终目标,因此将抄写、组词、默写等单一性的练习作为复习巩固的主要形式 。()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在看图学句中识、归类识、随课文识等形式,但是师采用“集中识”的形式较多,而很少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即结合讲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学生 。识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的兴趣,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过程使学习生时显得枯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不够透彻,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造成学生运用词能力弱的一个根本原因 。
(二)学生识能力的培养欠缺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独立识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识的方法不够多样,学生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学生学习生的方法比较单一 。
(三)教师教学理念的缺乏
有些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学习和认识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要认识常用汉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小学低年级语文,按目前小学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掌握455个生 。到二年级,增加到1108个生,小学五年总识量为2615个 。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尽快尽多地识,为进行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然而,目前识教学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机械的抄写,少则一行,多则十遍几十遍,由于学生只是一味的抄写,在这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练习实效差 。有些教师希望通过抄写让学生记,但往往学生在枯燥的抄写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而写错,这些是教师应该在抄写前必须进行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