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优质课教学设计( 十 )


明确:有远有近,有仰有俯,有动有静,有颜色的对比(红,碧),有动作的对比(击、翔) 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
明确:与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 。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5)品读上片最后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A: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为什么会感到“怅”呢?(联系时代背景)
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 。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 。于是他就开始了“问” 。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词人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板书:问:谁主沉浮)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 。(板书: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六、课堂小结 。
上片写景,借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
七、作业:背诵全词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
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
教学重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 。
2、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词、短语的妙用 。
3、赏读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毛泽东来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卡片:词的体裁方面的知识(幻灯片)
(1)释义: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名称: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南宋何士信编的《草堂诗余》)等 。(3)特点: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沁园春》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 。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 。有的词在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题或作者写作的缘由,如毛泽东的《卜算子》下有标题“咏梅”,又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来进一步说明写作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