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12)


三、由文本走向生活
陶行知早就提出;“生活即是教育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学在课内 , 得结于课外 。我在让学生深入感受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出来 , 用笔谈一谈我们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 , 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由此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
当然 ,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 在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 1、文章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训练时间不够 , 在读书的技巧上我有些地方还比较欠缺 , 比如读:“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时“终于”读时重读还要带有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语气 。我在范读时没有到位 , 使这一地方有遗憾 , 我会找时间再去指导 。2、上课时 ,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 忽视了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 , 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到位的地方 , 没有很好的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 忽视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 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太少 。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好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 让学生共同进步 。3、在最后环节同学们说说小女孩的大年夜与我们的大年夜有什么不同时 , 因为时间紧 , 使同学们没有畅所欲言 。同时我也感受到我的知识面还太窄 , 还需要不断充电 , 使以后在教学中能如鱼得水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我在凤二小上了一节区内研讨课 , 课题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此文是六年级下半学期的一篇阅读课文 。我把它作为课外阅读课融入课堂 , 带着三年级的孩子来共同学习 , 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我们班学生一直以来都在阅读《安徒生童话选》 , 课下 , 孩子们也经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 交流到得意处不仅感慨万千 , 但真正让他们读故事时 , 再激动而朗读也只是停留在平淡的基调之中 。
2、让学生明白抓住重点词句 , 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把文章读得更好、更美 , 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 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 感受文本 , 品读文本 。
3、 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 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 她的遭遇、命运尽如此悲惨 , 进而激发孩子们的同情心 。
尽管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 , 但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效果并不另人满意 。也许六年级的教材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 在理解上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 不乏个别层次好一点的孩子即便是理解了但在语言表达上时而也有词不达意之处 。就教师本身来说 , 自我感觉整节课激情不够 , 很多有感触的部分自己没有激动起来(无论从朗读还是讲解) , 学生更是难以进入文本 , 了解人物 , 进而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因此 , 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很多细微处处理的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