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14)


课后我对这一环节进行了反思:我认识到 , 课堂是动态的 ,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生命体 , 教学中随时都会有一些与教学设计不同的想法出现 , 这时老师应随时调整心态 , 多一些欣赏 , 多一些肯定 , 假如我对那个学生的质疑不及时肯定 , 就不会有后面的精彩 。除了调整心态还要进行巧妙引导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 , 而在于根据不同具体的情况巧妙进行调整和变动 。我觉得教师应面对生成性的问题及时调整思路 , 巧妙进行引导 , 比如这节课当出现问题时 , 我把问题交给学生 , 然后读书 , 再组织讨论 , 使生成性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
另外从这一环节我还有一个启示 , 那就是不是所有的生成性问题都像今天这节课那样幸运有价值 , 有的没有解决的价值 , 不能一味的追求生成 , 凡事都有个度 , 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误 , 同样 , 解决生成问题也是有限度的 。那些偏离教学目标的 , 没有价值的 , 应理智舍去 , 或留课外思考解决 , 不然会浪费有效时间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 , 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 , 不宜层层分析 , 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 从整体入眼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解读课文 , 感悟课文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在这节课中金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感渲染 , 激起同情
从课文导入开始 , 金老师就渲染一种情境 , 从与学生的谈话“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在学生充分发言后 , 金老师深情地说:“同学们真幸福啊!……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爷爷的笔下 ,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 , 却有家难归 , 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激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 并迫切想了解课文的内容 。在第一段的教学中 , 金老师紧紧抓住“可怜”一词 , 引导学生细细去品味文章 , 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 ,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 , 情感不断升华 , 达到人文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