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反思( 七 )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讲课伊始,我采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介贝多芬 。接着倡导合作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乐曲的三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播放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并配与月色海天图画相对应的《月光曲》的三个乐段,即轻松舒缓的、渐强发展的、高昂激越的 。然后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 。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现状与贝多芬憎恶不人道的社会的激情,使得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而穷兄妹俩,特别是对爱音乐又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她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最后重视想象能力,拓展创新意识 。出示文中联想的语段,并提问:“这一幅美妙绝伦的月色海天图,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进而抓住“好像”“仿佛”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事物和联想,并体会写作时应用联想的条件和好处 。

《月光曲》教学反思


《月光曲》记叙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多芬被一对穷苦的兄妹的境遇感到而触发了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30分钟的时间,要把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完成是不现实的 。我就对教学内容大胆的进行了取舍 。重点就放在对兄妹俩联想出来的情景的朗读,感受音乐的旋律,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
在导入时,我选择了两首旋律不同的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旋律的不同,表达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了解音乐旋律:舒缓、高亢 。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学生很投入的欣赏乐曲,也说出了喜欢的理由 。由于我初次参加区级赛课活动,内心十分紧张,导致语言表达不够流利,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也体现了自己缺乏锻炼,课前心理准备不充分,对自己的训练不足 。
紧接着,读课文阶段 。我设计了3次通读课文环节,分别是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默读:思考问题,本文写了什么事?快速浏览课文:找句子 。通过3次朗读基本做到了正确、流利 。可当教学实施时,出现了漏洞,学生在自由朗读的时候,不是只读一遍就结束,而是循环读 。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自己在巡视指导时也没有注意 。当发现时时间已经用去七分钟 。我只好改变了教学设计,取消了第二次通读全文 。从这个失误感受到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朗读巡视时,只注重了形式,没有及时发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