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怎么写?(15)


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 。(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
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
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 。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 。
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 。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
《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
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