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如何写?( 九 )


那两位肇事司机,固然罪大恶极,可真正杀死小女孩的是路过小女孩身边却对她熟视无睹的18位路人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小悦悦事件” 。我一直以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仅仅是一个童话,可事实却是那么残酷那么的出人意料 。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事必能反映社会的真实 。“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这是“小悦悦事件”多真实的写照 。如果那20人当中有一个能良心发现,发现小悦悦后马上打急救电话,也许小悦悦现在就不会在天堂观看人间的善恶美丑吧﹗
现代生活越来越快捷、方便,可现代人的心也似乎越来越冷漠了 。很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却忘记了丰富自己的精神,完善自己的品行;为了眼前的利益,冰封自己热血澎湃的心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以“善良”为目标,力求做一个善良的人 。
一个善良的人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做善事,善良,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关心独居老人,让座给老弱病残,一句暖心的问候,一次勇敢地承认错误……善良就是如此简单 。就如《边城》中,人与人之间不可言说的温爱 。

《边城》读后感如何写?


提到湘西,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想必都是“沈从文”这个名字 。虽然凤凰古城的乡风民俗本身极具吸引力,但如果没有沈从文,又有几人会流连这湘西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湘西的水滋养着沈从文的作品,沈从文的作品反过来回馈湘西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丰收,人杰地灵,莫过于此 。
传统文学理论都把沈从文归为京派,但京派是相对于海派来说的,京派作家的写作风格也不尽相同 。老舍的北京和沈从文的湘西,都是原生态,但老舍对北京的爱与对旗人的复杂情感,与沈从文对湘西的`理想化描绘是完全不同的 。艺术源于生活,也许这就是长在皇城的老舍与来自湘西的沈从文题材风格迥然不同的根源 。
毫无争议,最能代表沈从文的作品是《边城》 。那小溪边的人家,乡间质朴的人民,热闹的节日氛围,无不让人心动 。在这人心险恶的时代,《边城》流露出的纯真与美好显得弥足珍贵 。虽然其中有不少沈从文理想化的成分,但这田园牧歌般的纯净不论是在当时战火纷飞的中国还是现在,都已成为绝唱 。沈从文之后,再无文学世界里的清秀湘西 。
好久未读《边城》,近日再读,有了很多新的感想 。年少时只觉得作者对环境的描写如风景画一般传神、丰富,对端午节、中秋节的民间活动的叙述热闹、有趣,全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肤浅 。如今又见边城,翠翠还未真正开始就已结束的悲剧爱情、失去爷爷后的痛苦与无助,使我重新意识到,在清新的田园牧歌中,忧伤也是主旋律 。《边城》实际上还是悲剧色彩很浓郁的一部作品,这与沈从文本人敏感的气质极为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