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五 )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从调查情况看 , 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 , 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 , 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 , 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 , 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 , 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 , 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 , 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 , 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 , 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 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 , 缺少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引导 , 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
3、心理健康情况让人担忧
据调查 , 有一些父母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就万事大吉 , 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 , 导致孩子与父母很陌生 , 亲情关系出现障碍 。再加上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 , 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 , 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 , 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 。另外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 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情感 , 但是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 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 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 。他们没有倾诉的渠道 , 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 , 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 。于是父母长期外出 , 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 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 , 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 , 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 , 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
由于杜村乡留守儿童存在之量大 , 涉及之面广 , 因而在开展留守儿童的工作时还有一定的难度 , 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 青阳县对留守儿童工作做了一定的努力 , 认为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 , 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 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 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 , 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