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支教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六 )


2、家庭因素
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 ,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 , 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 , 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 , 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这其中 , 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从家长自身来看 , 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 , 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 , 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 。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甚至是老辈人忙于操持家务 , 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 , 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
3、学校教育因素 由于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 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 , 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 。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 , 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
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 , 青阳县杜村乡红光小学无法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 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
对策及建议: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 , 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 解决好这个问题 , 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培育 , 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 关系到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 , 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 。
因此我们应从下面几个角度解决这棘手的问题:
1、加大支持力度 , 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青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 , 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 ,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 ,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 。更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 发展农村寄宿学校 , 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 , 可到寄宿学校读书 ,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 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
2、贯彻落实政策 , 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 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 , 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 。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 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 , 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 , 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 ,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 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 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