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对人积极的影响( 二 )


再如《江雪》,通篇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后远离朝纲的孤独心情 。
在制作画面时就应抓住周围白雪皑皑,鸟雀无影,阒无人迹这些景物来烘托孤舟寒江、孑孓独钓的意境 。
二、音响渲染 。
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古诗中的意境,有时的确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
这给教学中的信息发射与反馈形成了一种屏障 。
但是,在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使之心驰神往,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为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 。
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则能很好地再现意境,且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
如《宿建德江》配以忧伤的小提琴曲,《早发白帝城》配以明快的钢琴曲,《江雪》配以幽怨的二胡曲,等等 。
这将为领悟古诗意境带来很大的方便 。
制作音响效果,其作用也不能小觑 。
如《鹿柴》...
关于控制情绪的古诗句或者说积极和消极情绪对人影响的古诗句请在1...(一)孔子在《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提出 了“诗可以怨” 。
(二)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
《诗经》 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 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 月之交》,《大雅》中的《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 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
(三)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 。
后世的许多人的作品都有批评 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 杜甫、 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 “诗 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 。
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 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可以 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 。
而在文学批评史上 “诗可以怨” 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 要论题 。
《诗经》对后世文学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影响传统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
二、抒情诗传统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 。
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 ,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 ,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以及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精神 。
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创作中,从宋代的陆游延伸到清末的黄遵宪 。
四、赋比兴的垂范《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
《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诗经》民歌重叠反复的形式,准确、形象、优美的语言,被后世诗人、作家大量的吸取运用 。
《诗经》以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后代文人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 。
《诗经》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学习《诗经》,创作四言诗 。
文学史上的赋、颂、箴、铭等韵文也都与《诗经》不无关系 。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