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读书故事怎么写?( 三 )


曹丕又问道:“你看,我可以征服你们东吴吗?”赵咨回答说:“大国有进攻的力量,小国也有防御的装备啊!”
曹丕接着问道:“你们东吴害怕我们魏国吗?”赵咨又答道:“我们有雄兵百万,又有长江、汉水的天险作屏障,有什么可怕的呢!” 。
曹丕心想:这人真是能言善辩、对答如流 。于是又问道:“你们东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有几个呀?”
赵咨说:“特别聪明、很有才能的大约有八九十人 。至于像我这样的人,那真要用车子来装,要用斗来量,简直是数不清啊(原文是‘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由这个故事,后来演化成两句成语 。一个是“寻章摘句” 。另一个成语是“车载斗量” 。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怎么写?


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怎么写?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古代名人爱读书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
古代爱读书小故事 1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
古代爱读书小故事 2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
古代爱读书小故事 3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