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 诗词

百尺 诗词

魏楼高百尺的诗句是哪一首诗的诗句? 夜宿山寺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出自李白的哪首诗诗词对联"危楼高百...展开全部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语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义相同的诗句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意思相...亭台楼阁诗四首 滕王阁[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腾王阁的形势 。
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
诗人动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述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的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 。
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委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
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 。
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
“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
望海楼[宋]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
首联是主画面——望海楼 。
为了衬托望海楼之高,先写镇江城,“云间”和“近青天”极写其高峻,这就为百尺望海危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
楼而能飞,是因为屋檐翘起,如五色雉飞翔,“缥缈”则有仙境的意味 。
颔联写近景——长江,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一联 。
诗人好象是一边喝酒,一边画画,一边吟诗,长江夹着三峡的涛声从笔底流过,杯中六朝的帆影连同酒一起喝下,不禁诗画之兴大作,一边画出片片白帆,一边吟出这句诗 。
颈联写远景——红日、白烟 。
夕阳在呜呜的画角的催促下渐渐下沉,远处幽静的江边弥漫着白烟 。
这里不乏有“长河落日圆”和“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 。
登拟岘台[宋]陆游 层台飘渺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