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丙子送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怎么写?( 三 )


第三段写故国之思 。仍以设问总起:“春去 , 尚来否?”“来”字重如千钧 , 怀有深深眷念之情 。下面接着以江总、庾信之事来抒写亡国之痛 。江总在陈后主时仕至尚书令 , 故称“江令”;陈亡后 , 他入隋北去 。庾信本仕梁 , 曾出使西魏梁亡 , 被留长安 , 北周代魏 , 又不予放还;著有《愁赋》 , 以抒郁抑之情 。
词人此时此刻的`忧恨之情与古人相同 , 因此以“正”字领出“江令恨别 , 庾信愁赋”两四字对句 。同时 , 借风雨尽日袭击苏堤来渲染气氛 , 与第一段“斗转城荒”相绾合 , 使临安的景色更加凄迷荒凉 。苏堤在杭州西湖外湖与里湖之间 , 堤上有六桥 , 桃柳成荫 。此处以苏堤在风雨中飘摇之态 , 来暗指沦陷后的临安亦如苏堤一样 , 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送春”之际 , 作者只能“神游故国” , 此二句扣紧“送春” , 并对“尚来否”作了回答 , 说明故国的新春只能梦里依稀得见了 。“花记前度” , 由“种桃道士归何处 , 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意仅来表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最后 , “人生流落 , 顾孺子 , 共夜语”一句 , 表示“人间无路” , 以只能跟“孺子”共话亡国之痛结尾 。“孺子” , 指作者的儿子刘将孙 。
这首词写在元军攻破临安之后 , 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爱的感情 , 许多词句如“春去人间无路”“谁遣风沙暗南浦”等 , 爱憎分明 , 显而易见 。作者在词中运用借代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如 , “春”象征着南宋王朝:“飞絮”暗喻南渡的君臣:“乱鸦”指代占领临安的元军等等 。作者将这些日常所见的感受赋予主观的感情色彩 。因此充分烘托出南宋灭亡的悲剧氛围 。词的现实性和认识意义 , 也是通过这种气氛体现出来 , 为了强调这种氛围 , 词人运用了某些典故 , 因此送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此篇是专主寄托的成功之作 。作者把南宋灭亡的伤痛哀悼之情和词中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达到了交融浑化“浑化”的高水平 , 使读者也产生种种感慨 。
《兰陵王·丙子送春》创作背景
这首词题为“丙子送春” 。丙子指的是公元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 。元军在这年攻入临安 , 宋帝奉表请降 。三月 , 元兵掳去恭帝和太后、宰相及部分宗室 。五月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端宗赵昰继续与抗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