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现代诗词( 七 )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 。
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 。
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开放分类: 唐诗、杜甫、古诗词、战争诗【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和唐朝大诗人李白合称“李杜” 。
【内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韵译】:在剑南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时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 。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
【格律】[编辑本段]○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 ● ● ⊙ ⊙ ● ●, ○ ⊙ ● ● ● ⊙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 ⊙ ⊙ ● ○ ○ ●, ⊙ ⊙ ○ ○ ● ●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 ● ○ ○ ⊙ ●, ○ ○ ● ● ●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 ○ ● ⊙ ○ ●, ⊙● ○ ○ ● ● △ 【注释】[编辑本段]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 。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 。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
3.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
4. 涕泪:流泪;流涕5.却看:回过头来看 。
6.妻子:妻子和孩子7. 愁:忧愁 。
8.漫卷:胡乱卷起 。
9.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10.纵酒:尽情的喝酒 。
11.青春:春天的景色 。
作者想象春季还乡,途中有宜人(妻子),和景色相伴 。
12.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
13.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
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
15.襄阳:今属湖北 。
16.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解说】[编辑本段]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喜极而泣 。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 。
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问题探讨】[编辑本段]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读shang呢,还是读cháng? 江苏省高邮市八桥中心小学 姚萍 古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两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 。
“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衣裳”是两个单音节词,指“衣”和“裳” 。
在古代,“衣”指上衣;“裳”读cháng,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 。
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是双音节词,“裳”是轻声,读shang 。
古代汉语中没有“衣裳”这个词,所以这个“裳”读cháng,不能读成s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