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来历及有关诗词课件( 五 )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quot; 。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
《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
”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 。
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 。
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 。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
” 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 。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
”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 。
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 。
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 。
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 。
“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 。
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 。
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 。
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 。
”(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 。
《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
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 。
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
”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
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传说展开全部与中秋有关的诗词:《月下独酌》 (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中秋》 (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
《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