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庙会的古诗词( 三 )


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
四、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宋代:吴文英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
暗尘不起 。
酥润凌波地 。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
情如水 。
小楼熏被 。
春梦笙歌里 。
译文:雨后,漫天的愁云被风吹散,明月露出姣好的月容,就像嫦娥刚刚沐浴梳洗般 。
尽管街上车水马龙,来往着体态轻盈的佳人,却没有扬起半点尘埃,因为雨后的路面润泽酥软不起尘土 。
我如今重游京华旧地,当日赏灯的情事依稀在心 。
难忘她的柔情似水,我的思绪如流水般难以止息 。
独自回到小楼里,薰香拥被独自睡去,进入温馨的春梦,梦里恍惚听到笙歌乐音 。
五、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
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 。
笑语盈盈暗香去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
关于中秋的诗句 带典故的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北京大兴县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写道:十五日祭月,香灯品供之外,则团圆饼也 。
雕西瓜为莲瓣,摘葡萄叶作桫椤 。
香果、苹婆、花红、脆枣、中山御李、豫省岗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丹柿 。
云仪纸马,则道院送疏,题曰“月府素曜太阴星君” 。
至于先丁后社、祭享报功、众祀秋成,西郊夕月,乃国家明禋之大典也 。
以上说的是居家宅门祭月,国家大典祭月的场所,是在哪里?答案是月坛 。
那么清代帝王究竟如何祭月呢?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京旗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也 。
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 。
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 。
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
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
月光马,就是月亮神的画像 。
富察敦崇写道: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 。
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 。
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 。
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 。
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
清初的潘荣陛和清末的富察敦崇都提到了中秋节的兔爷: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
有衣冠而张盖者,有甲胄而带纛旗者,有骑虎者,有默坐者 。
大者三尺,小者尺余 。
千奇百状,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 。
灯火荧辉,游人络绎,焦包(爆糊)、炉炙,浑酒罇筛,烤羊肉、热烧刀,此又游人之酌具也 。
老北京有一句话:“崇文门外花儿市,是兔爷的老窝” 。
看了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才知道,原来八月初一日是灶王爷的生日,花儿市的灶君庙有三天庙会 。
可想而知,临近中秋节,这个庙会大批供应兔爷,就成了兔爷的老窝 。
据说兔爷是老北京特有的,外地不请兔爷,也不知道兔爷 。
我的朋友张毓隽先生,外号“胡同张“,他在卢沟桥宛平城里开办了老北京胡同博物馆,他自己做的兔爷,有一个人那么高 。
我还有一个朋友张忠强先生,在琉璃厂东街开办了泥人坊,他自己做的兔爷,就像书上写的,七大八小、文官武将,五光十色,应有尽有 。
中秋的月饼 月饼象征团圆《燕京岁时记》说,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第一,他处不足食也 。
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有月宫蟾、兔之形 。
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
吃月饼的时候,还有一种游戏,称为“卜状元”,是把月饼切成大小不等的块,叠成宝塔状,最大的放在下面,称为状元,其次称为榜眼,再次称为“探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