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古诗词 论文( 三 )


5.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
它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
6.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
三、浣溪沙 北宋 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① 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
1.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2.表明作者人生态度非常积极的句子:谁道人生难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3.表明人不要自叹衰老应该振奋精神,充满乐观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iv4.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
答:同意 。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 。
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答: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 。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
这是我写的一篇语文论文:《如何理解初中古诗文中的隐士文化》 。
...展开全部 ……许多优美的田园古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这是其在倾洒着银辉的月下竹林里的生虑皆空、安然自得;“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这是其面临鬼斧神工的终南山前的绝唱赞美、烦扰皆休……然而,仅止于此吗?“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这却又是其于秋天萧瑟的华子冈顶,回首前尘,那所能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景所牵动着浮泛起的、纵已览遍万千山水却仍旧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由整个前半生的满腔热血所凝就的,万千思绪与愁情 。
男儿于世,谁人不想建功立业?谁人不想留名青史?谁人不想学有所用?然而呢,其最终,选择了归隐 。
诚然其凭其诗词艺术也最终为后人铭记,可这又真的是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志士人所心甘的吗?君不见王维早年所吟XXXX的OOOO……(早年诗词一堆)……王维的归隐,有他消极避世的颓废倾向,可是在君权主宰一切的封建王朝里,这恰恰又终究也是一种不卑不亢的温和反抗,远离污秽混沌的浊世,寄情山水,伴月色终老,这似乎是古代文人唯一能操守的高尚情怀 。
...
人教版初中语文重点古诗词 and 说明文议论文(考试时卷子上的课外阅...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
4.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
5.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