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四季的古诗词( 二 )


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宋?范仲淹《苏幕遮》 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
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寒江雪 。
--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
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唐?高骈《对雪》 描写春夏秋冬的句子 。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
”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
”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表达四季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孟浩然《春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 刘方平《春怨》
关于四季的古诗词《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
鉴赏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
用四个词语来表示一年四季的变化?急求、、、、、、、、、、、 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孟浩然《春晓》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杜甫《登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沙》 夏: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辛弃疾《西江月》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