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结尾的诗词( 五 )


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 。
”《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
——记一辆纺车 。
” 4、名言警句式 。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 。
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
《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
” 5、抒情议论式 。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 。
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 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 的结尾 。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 。
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 。
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
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结尾: 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依然还在求索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保护绿色,保护环境,让我们永远都拥有绿色 。
到那时,绿色才会高唱:“我轻轻的来,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拥有绿色》) 评点:作者自然地由环境想到了绿色,然后围绕“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展开话题,文章开篇通 过 “过去”、“今天”、“明天”的对比,突出环境正在恶化,绿色正在减少,自然引出忧虑。
接着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佳句,引出对生命没有绿色的思考,给人留下想像 的空间 。
中学生朋友们,文无定法,究竟用哪一种结尾法,还要根据文体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 能照搬教条 。
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 ,不一而足 。
还需要中学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 。
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
五年级学期结束的诗歌 楼上大哥,那是不是太幼稚了,人家怎么说也五年级了~这个怎么样?母亲赞是谁 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是谁 具有宽阔的胸怀是谁 无怨无海、任劳任怨是谁 无私奉献她一生的爱她 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母亲 是牵挂你一生的人当你离家出门在外是她时刻惦记你的衣食冷暖当你有病 心情不快在你面前 是母亲那关怀慈爱的脸当你工作不顺 愁闷心烦是母亲劝慰的细语 响在耳边唯有太阳 她给你拿不到唯有月亮 她给你摘不来她不求什么回报甘顾一生为儿女奉献为了我们生活的幸福美满她操碎了心 毫无怨言只要儿女们高兴她就喜笑开颜就是我们 伟大的母亲母性的慈爱 人类的典范
诗中的春的精彩的结尾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贺知章《咏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杜甫《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多)步(走)于庭,被发缓形(意喻不受束缚),以使志生 。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
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 。
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 。
阳春:春天的美称 。
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 。
[1]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 。
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