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小生诗词( 三 )


中国在汉代就出现了源自对狩猎活动模仿的角抵戏,在汉之前它被称为“蚩尤戏” 。
同时也是是对古代时期戏曲演绎者的总称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
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 。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又工书画 。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
与戏曲有关的谚语、古诗展开全部 戏曲谚语要想唱好,学会拐弯抹角 。
唱得好,全仗巧 。
慢听味,快听字,音正腔圆真够劲儿 。
词句准,不掉板,吐字清,不连线 。
山三四十分不开,老乡保准不明白 。
甩腔憋足劲儿,给个知会儿闪个神儿 。
边儿是边儿,楞儿是楞儿,拖泥带水唱白扔 。
慢唱似流水,快唱像咬豆 。
唱词连片儿,甩腔到段儿 。
板头好,嘴像铡刀切草,起落蹲摔,样样出巧 。
快唱忌板板黑,慢唱忌板板堆 。
掰瓜露籽,送音到耳 。
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唱快的,心别慌;唱慢的,心别闲; 快如爆豆,慢如滴油,不紧不慢似水流 。
词熟才能生巧 。
唱玩艺儿走味,好比熊头 (皮球) 冒气 。
该少唱,唱一句不少; 该多唱,唱百句不多 。
唢呐要当帮架,不是跟演员打架 。
拉弦的跟着演员走,托腔保调是好手 。
弦裹音,听不真,不要音包字,不要句句跟 。
气出丹田,字正腔圆 。
心中有点儿,张嘴有板儿 。
四声字音唱不准,发声吐字必含混 。
吐字归音,句句听真 。
吐字不真,如钝刀杀人 。
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师傅 。
字要重,腔要轻; 字要刚,腔要柔 。
紧唱字儿,慢唱味儿,不紧不慢要唱劲儿 。
唱的好,味难拿 。
...
描写戏曲的诗词都有哪些呢描写生旦净丑人年代:宋 作者: 苏轼《戏子由》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
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 。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
...
关于秋的诗词或散文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