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小生诗词( 六 )


可以明确地认为,今天的古代戏曲改编和当代戏剧创作在艰难的追求振兴,而之所以艰难,根本原因是缺少真正优秀的文学支撑;现今的电影、电视剧在表面繁荣的帷幕下,...
关于梁祝的古典诗词? 一、《梁祝》: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
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
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
俊逸儒生风流种,窈窕碧玉亦多情 。
花前月下常相会,撮土为香山海盟 。
玉人有意天无意,金玉良姻几个成? 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 。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
二、《祝英台碧鲜庵》:“女慕天下土,游学齐鲁间 。
结友去东吴,全身同木兰 。
伯也不可从,洁已殉古欢 。
信义苟不亏,生死如等闭,蛱蝶成化衣,双飞绕青山 。
舍宅为道院,祝陵至今传 。
当年梳妆台,即汉风雨坛 。
嵯峨石壁下,遗庵名碧鲜 。
春秋荐萍藻,灵响来跚跚 。
晴天披石发,恍惚见云鬟” 。
三、《荆溪竹枝词》:“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 。
山上桃花红似火,一双蝴蝶又飞来” 。
四、《蛱蝶》:草色花光小院明,短墙飞过势便轻 。
红枝袅袅如无力,粉蝶高高别有情 。
俗说义妻衣化状,书称傲吏梦彰名 。
四时羡尔寻芳去,长傍佳人襟袖行 。
拓展资料:梁祝指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
在不同的地区,关于这个民间故事有不同的说法 。
封丘版本青陵台在封丘县东北25里之青堆 。
战国时期,宋康王驾车出游,见到一位采桑女天生丽质,欲纳为妾,使人探知该女为门下舍人韩凭之妻息氏 。
为见息氏,宋康王令筑青陵台以观之,息氏恐,乃作歌以拒之,投台身亡,韩凭也自尽 。
宋康王把二人分葬,后两墓各长出一棵梓树(又名相思树),根结于下,枝交于上,有鸳鸯雌雄各一只恒栖树上悲鸣,后化为蝴蝶飞去,据考梁祝化蝶的情节源于此 。
汝南版本汝南流传的梁祝故事有头有尾,相当完整,情节和全国流传的普遍说法大致相仿,但是梁祝传说年代最早的版本,是西晋时期的 。
这里的传说不同于普遍说法的地方,即汝南版本中最为独特、最值得深究的部分 。
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汝南都有相应的发生地,如梁山伯、祝英台的出生地,曹桥结拜的曹桥,梁祝同窗读书的红罗书院,祝英台被逼嫁的马庄,梁山伯、祝英台的坟墓 。
梁祝同窗共读却未合葬,梁祝墓分开而建,各有坟头 。
现汝南有梁祝读书的“台子寺”,也叫“红罗山”,传说这里曾有“红罗书院” 。
红罗山上传说中梁祝担水的井还在,井旁还有一块碑,上写“梁祝井” 。
参考网站: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
关于戏曲的知识释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
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
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 。
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
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 。
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 。
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