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8)


(1)比较阅读材料 夜色降临,蝈蝈出来了 , 耳朵灵敏的人 , 能听到绿叶丛中蝈蝈在叫 , 声音很低沉 , 在连续不断的低声中 , 时不时发出一声尖锐、急促的叫声 。
要求和第三段对比阅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第三段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 , 这些手法的运用 , 使得文章生动传神 , 自然亲切 , 增强了可读性 与趣味性 。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 , 找出这些称呼 , 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 ,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体会这样写的效果 。
当蝈蝈捕杀蝉时称:狂热的狩猎者
当蝈蝈晚上鸣叫时称:夜晚的艺术家
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称: 笼里的囚犯
当蝈蝈吃蝉肉时称:蝉的屠夫
作者这样称呼蝈蝈的原因:不断变换称呼 , 使行文更生动 , 描写更形象 , 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
(3)比较阅读材料二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
蝈蝈 , 昆虫 。螽斯的一种 。翅短 , 腹大 , 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 。吃植物的嫩叶和花 , 危害农作物 。也有称之为“哥哥” 。
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1、生动传神的描写表达方式 , 表现了作者对绿色蝈蝈的喜爱之情 。
2、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 语言生动传神 , 读来自然、亲切 , 增强了可读性与趣味性 。
3、通过作比较来写蝈蝈 。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 , 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 , 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 , 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 , 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作比较的运用 , 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特点 , 又让读者对其他昆虫也有所了解 , 同时 , 也说明作者对各种昆虫的特性了如指掌 。
六、总结课文 , 完成《评价手册》中该课的课后相关练习 。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快速阅读 , 是一种基本的获得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提高既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 , 又需要学生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阅读来实践、训练 。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科普性文章 , 作为学生快速阅读训练的材料是非常合适的 , 所以教师应充分对文本加以利用 。文章采用生动的文学性笔调 , 语言传神形象 , 拟人贴切自然 , 在行文中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 自然亲切 , 富有感染力 。学生总会喜欢某些方面的知识 , 因此采用个性化解读文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赏析 ,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品味语言的美妙之处 , 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 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这样文章的写作特点也能认真掌握 , 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借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