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7)


教材使用说明
七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 本文又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 , 可读性强 , 因此让学生自主阅读 , 体验阅读过程中的快乐 。在探究交流中 , 深透理解文意 , 体会生动传神的文学笔法 。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 教学中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 如关于蝈蝈生活的习性的图片资料等 。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 ,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 , 并说出其作用 。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 , 体会语言特色 。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色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 了解作者 。
1. 回忆所学课文《蝉》 , 2.比较写作内容写和作目的不同 , 3.两篇文体不同 , 4.明确本文是介绍科学知识 , 5.说明的对象是蝈蝈 。
二.检查预习 , 夯实基础
学生领读文后的“读一读 , 写一写”中的生字 。学生领读文后的“读一读 , 写一写”中的生字 。强调易错音和易错字 。
三、速读课文 , 提取信息
四、再读课文 , 把握课文重点
1、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绿色蝈蝈的特点?
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
教师指导明确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 , 浑身嫩绿 ,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 , 身材优美 , 苗条匀称 ,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蝈蝈的习性写了叫声和食性 。
五、重点研读 , 质疑问答 , 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 , 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 , 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
学生依据问题组 , 自由质疑 。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重点研读 , 质疑问答 , 合作交流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 , 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教师可总结指导 。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 , 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 , 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 , 它亲切自然 , 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